時間:2010年4月8日
天氣:
來到北京第4天,其實我們的體力已經到了一個極限,尤其前兩天的故宮和長城之旅,彷彿把一整年要走的路全走完了。加上前一晚,某少爺硬拼那盤又麻又辣的麻辣小龍蝦後,給辣出個胃發炎,搞的這天行程某人不僅臉色發青、雙腳發軟,整個沒勁....(挖鼻孔)
好了,廢話不多說,今天我們的活動範圍將集中在頤和園。出發前我上網在做最後的行程確認時,查到現在去頤和園更方便了,新的地鐵四號線通車後,北宮門站出口就是頤和園的北門,旅遊書都還來不及更新呢!
『頤和園』是中國現存最大、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。
建於清乾隆十五年(1750年),歷時15年才完工,當時原名為『清頤園』,是北京著名的〝三山五園〞(三山:香山、玉泉山、萬壽山。五園:靜宜園、靜明園、圓明園、暢春園、清頤園)最後完工的一座。總佔地面積有290公頃,其中陸地面積佔1/4、湖區面積佔3/4,按照功能又分為宮殿區和園林區。
在西元1860年的鴉片戰爭遭到英法聯軍嚴重的破壞,光緒十二年(1886年)開始重建,光緒十四年(1888年)慈禧因貪圖享樂挪用海軍軍費修復此園,並改名為『頤和園』,有〝頤養太和〞之意,以作為慈禧晚年的頤養之地。在晚清時期這裡也是接見臣僚、處理朝政的重要政治中心。西元1987年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為世界文化遺產,想一想這次來北京,光這短短3天我們就造訪了三處世界文化遺產,果真應證北京處處皆古蹟啊!
我們是從北宮門進入,皇太后曾在此登樓觀看門外八旗士兵習武操演,故又稱為〝閱武樓〞。買完票之後旁邊突然出現一位阿背一直緊跟著我們,嘴裡說著:需要導遊嗎?兩個半小時只要RMB30,要是講完不滿意還可以不用錢。原本不想理他的,後來覺得30塊好像也不太貴,就讓這個阿背帶我們逛吧。
『蘇州街』
阿背說當時乾隆皇和他的母親都非常喜歡江南的風景,所以乾隆特別在頤和園裡蓋了這一條所謂的蘇州街,整條街上有各式各樣的店鋪,特地讓宮裡的太監、宮女假扮小販,讓久居深宮內苑的宮妃們能夠在這享受買賣殺價的樂趣,體驗一下平凡老百姓的生活。不過原本的蘇州街已在185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,現在看到的是在1990年所重建的。
皇上走的必定是中軸線....
好多阿公阿罵在這裡做運動。
導遊阿背看起來頗有年紀,沒想到走起路來健步如飛,完全不給我們時間照張相~~不過他講的是挺精彩的,可惜今天大家的狀況都不好,我是體力不行,更不用說軟腳的某少爺....
阿背說乾隆篤信藏傳佛教,於是在萬壽山蓋了這些宗教建築群,指的是佛經中的四大部洲,意指佛居住的世界。
不過這些建築早在1850年已被英法聯軍給破壞了,後來在1980年代按原址重建。
『智慧海』
是萬壽山上最高的建築物,是一座完全用磚石砌成的佛殿,因殿內供奉無量壽佛,又稱做〝無量殿〞。智慧海是佛教用語,本意是讚揚佛的智慧如海、佛法無邊。
殿外牆上的千尊琉璃佛一看怎麼有些沒了頭?阿背說這是八國聯軍打入北京時,站在萬壽山下的外國人抬頭一看,以為相嵌在牆上的琉璃佛是黃金做的,就一個一個挖了下來,還有一些是在文革時期被破壞的。
『祇樹林』
指的是古印度佛教最古老的寺院之一〝祇園精舍〞,釋迦摩尼在這裡開經說法長達25年之久,後來祇樹林便泛指是佛教寺院。
整座萬壽山像一隻展開翅膀的蝙蝠,昆明湖像一棵壽桃,合起來的意思就是〝福山壽海〞。阿背說乾隆皇蓋這頤和園其中一個原因是要為皇太后祝壽,所以園中的建築物很多都是有福壽含意。
萬壽山舊名〝瓷山〞,乾隆十五年為慶祝皇太后六十壽辰蓋了這一座頤和園,並將開挖昆明湖後的廢土堆在這裡,並改名為〝萬壽山〞。
照片中遠遠的那座山頭就是〝玉泉山〞。
阿背說慈禧雖然愛享樂,但也是個才女,頤和園中很多匾額很多都是她的筆跡。
爬上觀景台眼前這一片就是昆明湖,右手邊就是仿西湖的西堤。
阿背體力實在太好,一路上我們幾乎都在後面小跑步才跟著上,還被笑說年輕人體力怎麼會這麼差。
『清晏舫』
又名石舫,建於乾隆二十年(1755年),舫身採用巨石雕造而成,長36米、有上下兩層艙房。乾隆修建石舫的目的是模仿古人,借〝水能載舟亦能覆舟〞之意暗喻百姓是水、君王是船。好君王受百姓的愛戴,暴君、昏君會被百姓推翻,也有一說清王朝堅如磐石,水不能覆。
光緒十九年(1893年)慈禧將原本中式戰船改建成西式艙樓,並取〝河清海晏〞之意,改名為清晏舫,意指大清江山天下太平、安寧祥和之意。
『長廊』
全長728米,是全世界最長的長廊。廊上的每根枋粱都有彩繪,共有1400餘幅,皆採自中國古典名著。
『聽鸝館』
原是乾隆為其母看戲所建,慈禧也常在這裡看戲、宴飲。借黃鸝鳥的叫聲比喻音樂的優美動聽,故名為〝聽鸝館〞。現在已成為專賣宮廷菜色的餐廳,專門接待政府官員及外國貴賓。
阿背說這裡的價位聽說是RMB10,000起跳...........
走到這裡差不多將近3個鐘頭,在往上走就是佛香閣,本想就此和阿背說再見的。但阿背說如果幫他付門票,他也非常願意和我們上去。不過我們想如果在讓阿背帶著我們,雖然能夠更清楚瞭解,但是根本不能好好欣賞,而且跟著阿背走好像行軍打仗一樣,累死了....
拒絕阿背後,走了一個早上,雙腳幾乎殘廢,趕緊在園中找間餐廳吃飯兼歇腿,順便在這打電話預約晚餐~海底撈。
從這裡可直通排雲殿、佛香閣
排雲殿原是乾隆為他母親六十壽辰而建造的大報恩延壽寺,後來毀於英法聯軍,光緒年間重建後改名為排雲殿,是慈禧在園裡過生日時接受朝拜的場所。
從遠處望去,從二宮門、排雲門、金水橋、排雲殿、佛香閣連成層層升高的一條中軸線,是頤和園裡最壯觀的建築群。〝排雲〞二字出自晉朝郭璞〝神仙排雲出,但見金銀台〞的詩句,比喻在雲霧繚繞的仙山瓊閣中,神仙即將露面,寓意此處為仙人居住、長生不老之地。
殿前的一座銅鑄龍鳳雕像,不知為何要鐵網罩住?
拼老命爬上佛香殿後氣力放盡,也沒什麼體力拍照了。
這裡視野真的很好,不過我們真的累慘了.....
即使這條階梯並不長,走起來還是很累。
頤和園實在太大了,眾人討論後放棄了東邊的諧趣園和仁壽殿等,直接坐船到昆明湖對面去。
這種類似龍船的票價RMB5,航程約10分鐘。
『昆明湖』
乾隆皇因為想成為像漢武帝劉徹那樣的聖主名君,藉著劉徹修築昆明池的典故,乾隆在清頤園也修湖,命名為〝昆明湖〞,並在此操練水軍。
『十七孔橋』
橋身長170米、寬8米,由十七個券洞組成,是頤和園中最大的一座橋樑。
至於為何要建成17孔是有原因的,從橋中央大孔往兩旁屬正好是9,而9又是極陽數,是過去封建帝王最喜歡的數字,所以將橋建成17孔。
4月時期的北京剛好是桃花盛開之時。
橋上共有544隻神情各異的小石獅,十分生動。
『金牛』
鎮水銅牛建於乾隆二十年(1755年),據傳是為鎮壓水患而造,牛背上還鑄有乾隆帝撰寫的80個字的篆體銘文《金牛銘》。我和包龍星一樣沒念什麼書,看不懂啦!
從早上8點入園後,走了5個多鐘頭也逛不到4分之一,雙腳還幾近殘廢。如果想要仔細逛完整個頤和園,大概要花上2~3天吧!